剧组服务
service

【小北街】

  岭南风格特色街道,集聚影视拍摄所需多元素,东西南北各个角度展现不同街道风貌,适合各种题材影视作品取景,2米见宽、100米见长的石板街道两边商铺、餐馆、茶楼林立,繁荣昌盛。已有《建军大业》、《楼外楼》、《远大前程》、《超级小郎中》、《遵命姑奶奶》等影视剧在此取景拍摄。



【四马路】

        四马路,老上海公共租界里一条著名的街道,现作福州路,因位于大马路(今上海南京东路)以南的第四条路而得名;又因原圣三一教堂建在该路上(后迁至汉口路与江西路之间),被称为“布道街”。1865年,工部局正式定名为“福州路”。1843年冬,英国伦敦会传教士麦都思(W.H.Medhurst)与该路相近的麦家圈(今山东中路)创办中国第一家机器印刷厂墨海书馆,以后上海近百家出版机构以及文化用品商店均集中在这条路的南路到福建路约200米的路段上。四马路是海派文化的发源地、集聚地,街道两边云集了《申报》、《晶报》、《神州日报》《中央日报》《文汇报》等等大大小小著名报社300余家,同时还聚集了黎明书局、光明书局、独立出版社、中央书店、上海书店等数百家出版社和书店。四马路还是沪上听京戏的传承之地,梅兰芳、李万春、姜妙春等名角都在此献过艺。

      四马路更名为福州路还有一段故事:上海工部局五董事之一的一个名叫马太提的英国人当初乘船来中国时,曾在福州码头邂逅一位风情万种的中国女子,从此日夜神魂颠倒,想方设法终于抱得美人归,纳作偏房,把远在英伦三岛上的妻子忘得一干二净。到上海后,工部局董事会在讨论商议为延伸后的布道街取路名时,他便提议以其妾之出生地福州作为路名,那帮英国殖民者在探得了马太提这段风流艳事后,在董事会一班“昏君”惊艳羡色的唏嘘声中居然全票通过了他的提议,布道街从此更名为福州路。



【石库门】

        西方文化与传统汉族文化相结合十分具有上海特色的民宅建筑,该建筑由其"门"而得名,逐渐成为上海传统弄堂住宅的代名词和标志之一,其门楣部分很是精彩,常模仿江南传统建筑中的仪门做成中国传统砖雕青瓦压顶门头式样,后期受西方建筑影响也常用三角形、半圆形、弧形成长方形的花饰,类似西方建筑门、窗上部的山花楣饰。石库门是文人墨客聚集的地方,这里人才辈出,海派绘画的领军人物吴昌硕在石库门生活了14年,王一亭、陈师曾、张大千、潘天寿、刘海粟等许多名人都曾到石库门接受他的指点,毛泽东,瞿秋白、何香凝、鲁迅等众多名人也都曾在石库门生活,中共一大也是在石库门内召开。



【教堂建筑群】

       采集各堂精华,融合影视多元素打造的一个多功能教堂建筑群。地坪木地板,中间一条通道铺满花磁砖,门窗都是哥特尖拱式,华美的水晶吊灯摇曳着斑驳碎影,富丽的玫瑰花窗反射出五彩光芒,数不清的镂空花雕厚重又庄严,墙面镶神像图案……整体建筑壮丽辉煌,气势磅礴,是影视婚庆的首选,《远大前程》、《楼外楼》等剧组都在拍摄豪华气派的教堂婚礼。


【转角楼】

       转角楼,其原型是上海武康大楼,由匈牙利建筑设计师——拉斯洛·邬达克设计,1942年前武康大楼从未住过中国人,抗战胜利后,孔祥熙的二女儿孔令伟,在1945年大手笔买下武康大楼,自孔二小姐买下武康大楼后,入住武康大楼的中国人逐渐增加,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秦怡、赵丹、吴茵、王人美、郑君里、上官云珠、孙道临王文娟夫妇等都先后在此居住过,武康大楼也就成了一个不折不扣的“名人窝”。



【汪精卫公馆】

       原址位于中国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是汪精卫1940年-1944年任“中华民国国民政府”主席兼行政院院长时所居住的别墅。这是一栋欧式的花园别墅,外以淡黄色的墙面为主,一层和二层的南面均为内部走廊。这栋别墅历久弥新,经历了长达70多年的历史洗礼,建于1926年,其周围的围栏由并列的长拱形图案组成,特别是内走廊用黑白马赛克铺地,早在20世纪20年代中期,这里是由维特.赛克居住。1939年1月,汪精卫公开叛国。5月,汪精卫抵达上海,这段时期,汪与其妻陈璧君寓居这幢花园洋房内。

       这栋老房子属于砖混结构,屋高3层,平屋顶,造型简洁,具有现代建筑气息。外墙立面为淡黄色涂料拉毛墙面。南立面底层和二层均为内走廊,三层为敞廊,其周围的围栏由并列的长拱形图案组成。内走廊的外阳台是宽大的木窗,窗框的平拱造型是西式建筑中常见的,局部窗户出现有突出窗框。部分突出体块顶部作为上面一层楼层的阳台,阳台护栏矮墙上有连续长条形漏孔,属直棂式护栏杆。



【上海老外滩“万国建筑群”】

        上海滩是世界了解中国,中国接触世界的十里洋场;是百年上海的发展之历史缩影,也是上海作为中国历史上资本主义发展与外来资本金融业在中国的最早的历史凝固物;是中西文化交流的焦点,是亚洲唯一的世界金融中心,也是中日对抗的阜头。无论是政治、经济、军事还民间百姓、码头黑帮都有说不完的故事,所以上海滩故事有写不完的剧,拍不完的戏,民国城上海滩影视拍摄基地自然也就永不落幕。民国城上海滩自16年十月影视功能开启以来,戏份不断,相继有《建军大业》、《远大前程》、《楼外楼》、《超级小郎中》等剧组入城续说民国故事。上海滩东临黄浦江(小梅港),西面为哥特式、罗马式、巴洛克式、中西合壁式等精选的8幢风格各异的大楼,气势恢宏。


  • 华俄道胜银行大楼(又名中央银行大楼)

       华俄道胜银行是创建于清朝的中国第一家中外合资银行,合资股东为中、俄、法三国。大楼由德商培高洋行设计,项茂记营造厂施工。楼高三层,钢筋混凝土结构,外观对称,大门两边各有一对券窗,具有法国古典主义建筑特色。二、三层正面使用六根爱奥尼克柱,柱顶均饰有欧洲神话人物头像雕塑。大门两侧柱顶原有一对精美的人物雕像(现已毁),底层的中央大厅贯通三层屋顶,并以彩绘玻璃天棚覆盖。厅内有对称布置通往二楼的白色大理石扶梯。二楼内壁也有精美的人物浮雕。外墙的底部用花岗石筑成,显得坚固无比。大楼虽仅三层,却是国内最早安装电梯的房屋。  

       1926年,道胜银行因股票交易失败,被孙中山先生亲自创立的中央银行收购,并作为行址。1994年4月4日,这幢大楼成为中国外汇交易中心。


  • 交通银行大楼  

      交通银行大楼始于1880年一幢四层楼德国文艺复兴式建筑。1937年,银行重建大楼并开始设计,不久因抗战一直拖到1946年才正式开工,1948年10月竣工,该楼是解放前外滩建造的最后一幢大楼。  

     重建的交通银行大楼由鸿达洋行设计,陶馥记营造厂施工。大楼高六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立面为对称造形,底层和大门门框采用黑色大理石贴面,中间顶部又有二层,共八层,装饰为艺术派风格,设有库房、空调等当时最先进的设备,大楼现由上海市总工会使用。


  • 海关大楼

       外滩13号海关大楼,号称亚洲“第一大钟”,其优雅而洪亮的钟声曾经是方圆几公里居民的独特享受。由英国建筑师设计、浦东川沙匠人杨斯盛主持建造的三层砖木结构的英国哥特式洋楼。大楼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外观为希腊式新古典主义风格,内饰讲究,工艺精湛。对于这座海关大楼来说,最著名的恐怕要算它那高耸的钟楼和大钟了。钟楼之高,当时可以俯瞰整个外滩及上海中心市区,每次完成撞钟都要四人操作并且需要花一小时才能完成。机器房的楼上有一个大鸣钟、四个小鸣钟,每十五分钟,四口小钟就响起叮当之声,每一小时,一百三十五公斤重的大铜锤便敲击十几吨重的大鸣钟,发出雄壮浑厚的钟声,可持续十秒之久,几公里外都能听到。大钟仿英国伦敦国会大厦的款式制造,在英国制成后海运到上海组装,当时整整花了二千多两白银,是名副其实的亚洲第一大钟。


  • 汇丰大楼

        外滩12号汇丰银行大楼,号称“从苏伊士运河到远东白令海峡最讲究的建筑”,是外滩占地最广,门面最宽,体形最大的建筑,被公认为是外滩建筑群中最漂亮的建筑。是远东最大的银行建筑,也是世界上第二大银行建筑,仅次于英国的苏格兰银行大楼,被认为是中国近代西方古典主义建筑的最高杰作。

      大楼是幢仿古典主义风格的建筑,大楼主体高五层,中央部分高七层,另有地下室一层半,大楼主体为钢框架结构,砖块填充,外贴花岗岩石材,平面接近正方形;大楼门前是重要象征物的铜狮,正门处,装有3扇铜铸转门,两侧是玻璃门。进入大门,是八角形门厅,上面是穹顶,从地坪到顶部,约20米高,分上下两层,下层有8根大理石柱,柱子为整根大理石筑成,在当时为亚洲独例;大楼内部装修品质十分高雅,技艺精良,且设有暖气和冷风置,大厅的墙沿及暗角有暖气设备与冷排风系统;八角形门厅上面的穹顶有大型精美玻璃镶嵌画,内容取自古希腊神话,由当年意大利工匠绘制壁画,气势宏大、构图巧妙、造型优美、栩栩如生;由八角厅入内是1500平方米的营业大厅,有2排用大理石圆柱作支撑。大厅中央是柚木地板,四周皆是大理石地坪,柜台内外的分界线及四壁也以大理石砌成,大厅的屋顶为巨大的玻璃天棚,天棚用小块玻璃镶拼,十分牢固。

       大楼的设计者是著名的英资建筑设计机构公和洋行,英国德罗公司建造,大楼在奠基时还请了中国的风水先生选择黄道吉日,破土时还在地下埋了许多中外各国的金币,当时的造价为1000万元银元,占当时外滩所有建筑造价总和的一半以上,汇丰银行所处的位置也恰好是外滩黄浦江弧形岸线的底端,欧洲人曾把这条弧形曲线看作是一个聚宝盆,汇丰银行当年的董事们则相信,滔滔不绝的江水带来的财富将会不断地积淀在这个盆底。


  • 大北电报公司大楼

       外滩7号大北电报公司大楼,再早期也叫“旗昌洋行”。大楼仅有4层(假5层)的大楼,1906-1907年建造,砖石结构,但是建筑立面严守欧洲文艺复兴建筑的原则,注重统一、对称、稳重,外立面装饰甚为讲究,三段式处理手法也十分明显,窗框上有椭圆形式三角形窗楣,窗的两侧设置大小不同的巴洛克立柱,顶部两端黑色的穹窿,十分引人注目,尤其与立面的白墙形成强烈的反差,给人严肃庄重的感觉。


  • 有利大楼

       有利大楼建于1922年,由公和洋行设计,裕昌泰营造厂承建,是上海最早采用框架结构。大楼设计采用新文艺复兴时期特征,以正门为轴线,两侧建筑对称,外墙装饰吸收了巴洛克的艺术风格。大楼高六层,转角处有一小塔楼,使用变形的古典柱式,整个建筑布有丰富的雕刻装饰图案。  1937年抗战,华商保险业纷纷内迁重庆,有利银行购得了大楼的产权,由此该大楼被称为“有利大楼”。  

       解放后,大楼分别由上海民用建筑设计院、上海地质矿产局使用。现为新加坡佳通私人投资有限公司的办公楼。


  • 上海总会

       外滩2号上海总会又称皇家总会,原是英国在沪侨民的俱乐部,一个重要的社交场所,创设于1861年,1910年1月启用。建筑是文艺复兴式风格,整体感觉均匀、对称。建筑立面为三段式处理,顶端各设置了巴洛克式的风亭,细部雕刻细腻优美;整幢建筑以正门为纵轴线,左右对称,均匀而稳重;大楼的第三层与第四层之间,有六根爱奥尼克立柱,爱奥尼克立柱特点是柱身修长,柱身有条带状,柱头上有卷起的旋涡状,是“女性美”的象征,还有其他的两种柱子风格叫多立克柱式,柱身粗壮,柱顶是突出的圆形,上方有方形的石头盖顶,是“男性美”的象征,以及科林斯柱,柱顶有一束树叶和花蔓组成,似花篮状,雕刻华美,是“富豪”的象征;拥有当时远东第一长酒吧台--长达34米的黑白大理石酒吧。室内装潢由马海洋行的日本建筑师设下田菊太郎设计,参照日本帝国主义王宫的风格设计,装饰华丽。


  • 外滩信号台  

       外滩信号台,又名外滩天文台。地面二层为长方形平顶房屋,作办公接待等用,其上为一高36.8米的圆柱形建筑物,柱顶安置有风向风速仪和悬挂风旗风球的桅杆。外墙红、灰两色相间,屋顶及圆柱顶部均有铁栏。外滩信号台雄伟挺拔,曲线简洁流畅,属阿托奴婆式风格,是洛可可风格的简约化。  

      1907年以来,该台每天向黄浦江上行驶的船只提供气象报告五次,如遇天气突变,则在台顶桅杆挂上旗或球,以示警报。







X


微信扫一扫